章節跳轉

    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遍及全球每個國家。隨著氣候模式改變、海平面上升和更多極端氣候事件出現,不僅各國經濟受到干擾,人民、社會和國家也付出沉重代價。氣候變遷被視為道德問題後,各界訂出了遠大的應對目標,例如與工業化前均溫相比控制升溫在攝氏2度以內——這項延伸目標已經寫入巴黎氣候協定。

    各界對此議題高度且益發關注之際,真正的挑戰在於採取行動來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除了制定經濟除碳化藍圖,也需要重擬激勵措施,讓政府和企業真心支持該計劃。

    何謂「減碳」及其必要性

    減碳,顧名思義,是指透過低碳能源及再生能源的使用來減少或消除二氧化碳,因為人們調整企業經營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實現永續環境而努力。

    要抑制全球暖化,減碳是我們唯一的機會,這涉及降低「碳強度」,或減少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尤其是在運輸與發電部門。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指出,能源系統徹底「去碳化」是穩定氣候的唯一解方。為實現此一目標,聯合國呼籲各國和各產業制定深度減碳路徑。在實務上,要實現零淨排放就必須改採清潔能源,並從化石燃料轉向電力驅動。

    「去碳化」開展之際應對投資風險

    但如何減碳似乎引發許多爭議。一方面,減碳需要從頭開始重新構思製程,並透過所費不貲的重建或改造來重新設計現有場址。另一方面,減碳也可能導致不容輕忽的新投資風險。畢竟,採用低碳方法的公司可能在短期,甚至中期看到成本上升,還可能因此陷入經濟劣勢。

    雖然這些都不是推遲行動的理由,但我們認為,在匆忙行動,一心完成宏圖壯舉之前,仍應先掌握現狀、進行情境規劃,並為碳中和倡議衍生之現有或潛在風險做好準備。

    兩種風險

    在各種不確定性中,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兩個主要風險分別是實體風險和轉型風險。

    1. 實體風險
      顧名思義,實體風險是指公司的基礎設施和資產因長期氣候模式與極端氣候事件而面臨之危害。即便限制升溫攝氏2度以內,資料顯示氣溫上升仍可能大幅改變氣候系統,破壞實體及自然資本,付出高昂的代價。舉例來說,極端降雨、森林大火、暴潮溢淹和其他災害都可能會損害或摧毀實體資產。

      2019 年,極端氣候事件在全球造成的損失總額達 1000 億美元。1如果類似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升高,這個數字絕對會再往上升。美國13個聯邦機構發布了一份重要科學報告,對氣候變遷的後果提出迄今最嚴厲的警告:若不採取行動控制全球暖化,在本世紀結束前美國經濟將因此損失 10% 之多的產值。2

      氣候變遷也可能傷害勞工的生活與生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氣候變遷會導致不同傳播模式和嚴重程度的傳染病爆發。一些科學家也聲稱,極端氣候與伊波拉疫情爆發有所關連,因為乾旱和缺水導致民眾接觸遭到污染的水。氣溫升高還可能改變疾病傳播媒介,從而影響人類健康。在其他情況下,熱應力等危害可能會影響人類能否在戶外工作,甚至可能危及性命,而與野火相關的空氣污染則會傷害呼吸系統。
    2. 轉型風險
      雖然針對氣候變遷的實體風險已經討論多年,但轉型風險是相對較新的概念;我們認為這可能是更加關鍵的風險來源。這種轉型是指在邁向零碳排放時,某些傳統資產(例如過時的技術)導致特定經濟部門面臨資產價值鉅變或經營成本提高。

      例如像擱淺資產,或是在發展綠色經濟時被意外/提前減記、貶值或轉為負債的資產。這些資產可能是碳氫化合物蘊藏量、基礎設施或相關產業。舉例而言,轉而使用再生能源發電、儲能電池以及用於加熱的綠氫等,可能促使燃煤和天然氣電廠提前退役。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商將因此面臨煤炭和天然氣資源擱淺的風險。

      一般來說,風險程度和來源主要取決於我們選擇的全球暖化進程,且風險可透過情境分析來加以衡量。例如,如果我們選擇升溫度數更少的暖化進程,則除碳轉型風險會升高,實體風險則會降低。反之,若全球升溫較多度,那就代表轉型風險低,可是實體風險非常大。

    「去碳化」創造新機會

    儘管有諸多挑戰,但完全推遲行動的話,風險更大。令人欣慰的是,多年來公私夥伴關係不斷匯集資源和資助減碳計劃,如今已有更多可負擔、可擴展的解決方案,讓各國能夠大幅躍進,邁向更清潔、永續的經濟發展模式。

    1. 顛覆性科技
      為了滿足減碳的需求,全新顛覆性科技開始蓬勃發展。再利用建築物碳足跡來隔熱,早已是業界行之有年的做法。其他如電動車、自駕車和綠氫等,則仍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十分迅速。事實上,許多新興科技逐漸無需政府補貼也能有良好的成本效益,因此成為切實可行的永續選項。
    2.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在培育新科技時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通常透過提高補貼和加強監管的形式。藉由低碳經濟轉型,可投資於長期結構性增長趨勢;我們相信能源價格下滑可發揮推波助瀾之效:過去,永續發展科技公司完全要靠政府補貼才能生存。現在,在全球大多數地方,新增再生能源發電已經比新增化石燃料發電來得便宜。
    3. 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多元化的投資組合讓投資「去碳化」成為一個切實可行的選項。與10年前相比,市場上有更多可投資的科技可以減少碳排放,遏止氣候變遷。擴大投資組合範疇有助於對沖風險,並提供新的途徑投資於地球的未來。

    結論:掌握零碳經濟的投資契機

    氣候變遷是不分國界的全球挑戰。然而,僅靠政府將無法資助可減少污染之科技研發。只有最精明的投資人才知道,投資支持更環保的工業革命,受益的絕不只是環境而已。

    「去碳化」為提供低碳產品和服務的公司創造了無窮的成長機會,也因此帶來誘人的潛在報酬。我們認為,對於投資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評估氣候變遷對資產造成的威脅、監控不斷變化的政策對公司的影響,以及引導資本流向擁有特定技術與商業模式的企業,加速全球低碳轉型。


    1 資料來源:基督教援助會(Christian Aid)

    2 資料來源:白宮,2018 年 11 月

    發掘我們的主題式投資策略和最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