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Header

田野筆記:墾殖荒漠的永續乳業公司

在中國北方,一家乳製品業者發現,開墾沙漠土地不僅可降低其環境足跡,也有助於建立更強勁、永續的事業。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同時也是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希望所繫。中國計畫在2030年碳排達峰,並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代表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但是像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轉型工作無法一蹴可幾,且必須要發揮創意思維。

在北京西北方數千公里之遙的內蒙古沙漠裡,我們發現一家公司正努力朝這個方向邁出創新腳步。聖牧在中國有機牛奶市場的佔有率超過35%,在過去十年裡將200平方公里的沙漠打造成種植飼料作物的綠色草原。乍看之下,位在人工綠洲的農場和牛群,不論與中國必須淘汰的高污染產業,或是形塑其未來的潔淨能源生態系統相比,似乎天差地別,但是聖牧的營運對於推動淨零排放有直接的貢獻。

乳業是大量溫室氣體的來源,蘊含氣候和森林砍伐風險,包括動物飼料所用大豆、冰淇淋中的棕櫚油、用來製造飲料包材的紙漿和紙張,以及農場上排放甲烷的乳牛。FAIRR 倡議是一個投資者網絡,富達也是成員之一,致力於改善食品業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ESG) 。根據該倡議估計,亞洲畜牧業者 80% 以上的排放來自動物養殖或飼料種植。由於中國消費者對高蛋白飲食的需求不斷增長,包括對鮮奶或起司等乳製品的需求持續上升,上述風險也隨之擴大。

實地觀察

在內蒙古考察期間,我們親眼目睹聖牧如何開創更永續的商業模式。沙漠似乎並非大規模有機農業首選的發展地點,但藉由投資於水灌溉技術、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再加上遠離城市污染,情況正在改變。透過大規模植樹種草,聖牧可以自己栽植大部分飼料,包括約 70% 的「粗飼料」(給牛吃的高纖飼料)。聖牧也從中國境內採購有機生產的大豆,用於其「濃縮飼料」(另一種主要飼料類型,含有更高能量)。聖牧因此無需向巴西等地的生產商進口基因改造大豆,因而避免加深森林砍伐風險。此外,為了打造「循環經濟」,聖牧乳牛的糞便會用做有機肥料,提高飼料作物產量。

但在中國這個地區奏效的做法不見得適用於其他地方。聖牧所在的烏蘭布和沙漠過去屬於黃河流域的一部分;因此,沙子下面其實土壤肥沃,讓沙漠中某些地區較容易進行改造,使其適合種植牧草與飼料作物。但即便已經具備良好的土壤資源,開墾沙漠也需要大量的投資,而且不是每家公司都擁有聖牧這樣豐厚的資本(其最大股東為中國第二大乳製品品牌蒙牛乳業)。事實證明,地方政府的支持也至關重要。內蒙古省政府制定明確的目標,希望大幅增加乳製品業收入,並透過造林植草來開墾荒漠(光是今年開墾面積即高達250萬英畝)。聖牧的營運對實現這兩個目標大有助益。

投資人也有發言權

投資人可以在協助推動中國綠色轉型上發揮實質的影響力。富達多年來直接參與許多被投資公司的治理,這些經驗告訴我們,談到ESG因子最佳實務時,管理團隊越來越願意敞開心胸,接受建議、幫助和支持。

我們在北京和內蒙古的議合成果令人鼓舞,因為蒙牛和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中國最大的乳製品品牌)等龍頭乳製品業者已將 ESG 整合列為策略發展重點。身為投資人,我們也非常關心企業如何管理其供應鏈;我們之所以特別去了解聖牧的營運情形,正是因為它是蒙牛公司的主要原料奶供應商。

乳製品業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例如排放數據或供應鏈風險的揭露品質。但在這些議合會議結束後,我們更加確信中國有些乳製品公司正採取措施追求永續成長,同時我們也更加堅信,投資人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即便是在全世界最塵土飛揚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