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Header

主動型投資或被動型策略:解釋兩者之間的差異

不論是新手投資者還是老手,可能都認為現有的投資所需做的決定多不勝數。從選擇券商、投資標的、投資金額、追蹤市場走勢,到決定買賣時機都極具挑戰性,導致可能做出不適當的決策。

其中一個可能需要作出的決定是:選擇主動型或者是被動型投資策略。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需要二選一嗎?

主動型 — 致力於創造高於市場平均報酬的投資,例如以股票或固定收益為主的共同基金及多元資產基金。「主動型經理人」會密切觀察市場動向,並運用其專業知識尋找投資機會和價值。

被動型 — 以持續實現長期成長為目標的投資。像是「被動型經理人」以參照標準普爾500等指數為目標,或投資於優質股票、債券、房地產或其他相對穩健的資產的主題式組合,其中涉及的買賣交易很少,而且投資價值將跟隨著大盤漲跌。

對複雜程度保持警惕

投資產業的數位發展已為投資者開創了一系列前所未見的選擇。投資者只需相對較低的金額,便可以投資於個股、共同基金、房地產基金、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貨幣,甚至加密貨幣。

雖然這些發展使投資變得「大眾化」,但也讓投資者有更大的可能性在尚未完全了解的市場之中蒙受損失。

基於上述和其他種種原因,經驗豐富的投資者自然會對主動型投資更感安心,而較謹慎的投資者則會選擇被動型策略,嘗試將風險減到最低。

主動型投資

主動型投資者認為市場缺乏效率。在高效率的市場,每個人都可獲得完整資訊,讓他們得出相同的合理結論,從而決定出合理的價格。

然而,人無法時刻保持理性,獲得的資訊也不盡相同。同時,投資者對資訊的理解各異,加上市場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猜測,導致價格波動,使投資標的經常被低估或高估。實際價格與「合理價格」之間的差距,提供了有經驗的投資者實現正向報酬的機會。

過去有許多相關案例顯示,當投資者普遍處於興奮或陷入恐慌時,市場將會急漲或暴跌。不過,主動型投資者不需等待下個黑色星期一或網路科技泡沫化的時機 — 這些不效率事件的發生正在持續減少中。

在「發掘主動型投資機會」一文,我們探討資產管理公司如何利用其專業知識,在不同的市場週期分辨這些缺乏效率的事件,藉此為客戶的投資組合增值。

主動型投資優勢

  • 更貼合目標:被動型投資策略僅限於追蹤某一類特定資產,但主動型策略具有靈活性,更能滿足個別投資者的目標和利益。
  • 報酬潛力:主動型策略的目標是超越市場表現,提供更高報酬的機會。
  • 下行緩衝:市場持續波動,被動型投資者必須接受投資組合價值將隨大盤漲跌。主動型投資致力於在衰退市場尋找機會或較能抵禦嚴峻市況的公司,以為投資者提供下行緩衝。
  • 把握波動:當市場趨穩及持續成長時,採取被動型投資是合理之舉。不過,正如近期所見,市場可能隨時反覆波動,使被動型投資組合容易蒙受損失。主動型經理人可以靈活應對市場波動,重新佈局資產配置,以減輕相關影響。

被動型投資

相反,被動型投資的基本觀念是市場具有效率,即使市場短期波動,但公司股票或政府債券等資產的價格最終仍會重返其合理價格。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或恒生指數等指數由符合嚴格條件的公司組成。投資者無需自行審查及分析數千家企業,因為指數已代為完成。理論上,投資者可相信這些都是長期前景明朗的優質企業,主要已發展國家政府所發行的債券亦理應如此。

被動型投資優勢

  • 長期增長:過往績效顯示,被動型基金可在較長時間產生報酬。
  • 負擔能力:被動型投資相對便宜,因為投資者無需為頻繁的交易支付費用和佣金。
  • 簡易快捷:容易跟進投資紀錄及資金往來。
  • 分散投資:投資組合投資於組成特定指數的廣泛資產基礎。

事實上,最成功的投資組合是根據各投資者的風險承擔意願,在被動型與主動型策略之間取得平衡。

看多一點·了解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