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跳轉

    永續議題極為複雜,投資人想要釐清,光看企業的ESG評級是不夠的。

    今年特斯拉被標普500 ESG指數除名,讓許多人百思不解,畢竟特斯拉電動車是推動運輸電氣化的催化劑。特斯拉之所以被除名,主因是勞工權益、產線環保以及電池供應鏈問題。這些問題拉低了特斯拉的ESG評級,導致被該指數除名。

    特斯拉董事水野弘道(Hiromichi Mizuno),是在日本推動ESG投資的先鋒。他指控評級公司放大特斯拉的負面影響,忽視其帶來的正面效益。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但也凸顯出投資決策不可能、也不應該仰賴以數據為基礎的單一ESG評級。

    多項評級

    我們至少需要兩個不同的評級,一個用來評估企業的正面影響,另外一個則是評估負面外部性。藉由單一評級來評估這兩者,將降低其最終評級的參考價值,因為正面與負面影響相互抵銷,最終得到的評級將無法精準地呈現正面與負面影響,因此也無法做為資金配置決策的依據。

    一項可行的做法則是將ESG評級聚焦在企業負面影響上,同時利用另一套系統(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框架)來評估該企業的正面活動(例如設計產品來應對氣候變遷)。特斯拉的SDG評分應該很高,因其營收來自販售電動車以及環保科技,兩者俱為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要素。這不代表特斯拉偏低的ESG評級就不重要,但是透過同時檢視兩者,即可看出其影響所在,並協助資金配置決策。

    若投資人目標是投入資金支持氣候解決方案,則應以SDG評級為主要參考依據。如果投資人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沒有特別偏好,單純想要投資對環境與社會負責的企業的話,那就應該以ESG評級為主。實務上,通常會兩者合併評估,投資人可根據SDG評級發揮特定的影響力,同時藉由設定ESG評級門檻以

    確保符合最低ESG標準。

    數字加權

    現有ESG評級無法完整呈現企業的永續程度,其實是因為技術面的問題。例如評級機構賦予環境(E)、社會(S)與公司治理(G)不同的權重,然後將分數平均後,得出一個整體ESG評級。這種做法通常適用於ESG分數極高與極低的企業,比如說ESG評級較高的企業,通常代表該企業在三個項目的表現都很好,反之亦然。

    但是對於表現中段班的企業來說,這樣的ESG評級恐有誤導之虞。一家在環境(E)上表現不佳的企業,如果因為在社會以及公司治理項目表現良好,就可拉升整體ESG評級,依舊能被納入ESG基金。這也說明為何與能源轉型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化石燃料公司竟然ESG得分超高,而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反而評級倒退嚕。因此,投資人需要密切注意ESG基金的投資標的。

    企業是以相對或絕對基礎來評分,這點也相當重要。以相對評分來說,往往看的是企業在一群紀錄欠佳的「同類公司」中止排名,而非真正評估其永續程度。如此一來,在絕對ESG評級上落後的企業,可能單純因為同類公司表現更糟,於是相對評級變成名列前茅。一家企業相對評分的改變,可能不是因為該企業採取了任何行動,而是因為同類公司的平均分數有所變化,例如有其他公司加入或是重新分組。

    這種做法在投資組合上毫無意義可言。舉例來說,根據相對評級選出同類最佳礦業公司所打造的投資組合,和以表現普通的金融公司為主的投組相比,前者的ESG評級可能更為亮眼。

    數據vs.分析

    即使投資人以絕對標準合併運用兩種評級,可能還是無法看清這些企業的全貌,特別是評級單以數據為基礎,或加上制式質性分析。如果要看清楚企業全貌,需要針對個別企業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對於使用量化模型,並套用覆蓋策略的ESG分析師來說,不一定能夠做到這點,因為他們欠缺深入的知識,無法了解ESG數據在一家企業營運中所代表的意義。但是經驗豐富、嫻熟由下而上基本面分析,並熟知ESG分析方法的分析師往往可以做到,因為他們定期與企業開會,掌握企業ESG實務與計畫的第一手資訊。

    以排放管理為例,假設「向錢看」石化公司碳密度逐年下滑,而競爭對手「愛地球」的碳密度卻在上升。根據目前的評級方式,「向錢看」公司就可能獲得較高評級,但可能因此忽略了企業實際運作情形。

    「向錢看」公司,正如其名,根本不關心環境,碳密度下滑可能只是因為旗下污染最嚴重的工廠去年幾乎都停擺。而「愛地球」碳密度之所以上升,是因為去年產品營收中,碳密度較高產品比例偏高。但「愛地球」公司持續改善產線的排放效率與投資負排放技術,所以未來碳足跡可望逐漸降低。若沒有這些額外的資訊,將無法正確地評比這兩家企業。

    現今量化ESG評級的設計,容易導致誤解或誤用的情形,而且不同評級系統對同一家企業的評級可能差異極大。對於想要評估企業永續性、建構投資組合,並評估成果的投資人來說,這種評級方式問題重重。我們預計未來的評級將益趨標準化,而且越來越多人會使用各種互補的評級方法,但是質性見解依舊是關鍵。若將永續投資比喻為 一趟旅程,那麼將ESG整合至投資流程並非旅程的終點;可預見的是隨著ESG整合投資日益普及,這趟旅程也將更加精彩豐富。

    *本文提到任何證券,都不應解讀為本公司推薦買入/賣出該股票,純粹是舉例參考。投資人也應該注意,本文提到的觀點可能已經過時,或者富達已經依據該觀點採取行動。

    EXMP 220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