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25年10月30日--富達國際與英國國家高齡化創新中心(National Innovation Centre for Ageing,NICA)合作的研究顯示,全球50歲以上民眾,若以所在地平均壽命估算,每五人就有兩人(42%)退休儲蓄將短缺至少十年;若以百歲人生為基準,比例更高達八成(81%)。
這項研究來自富達最新報告《長壽革命:迎接新現實》1,針對全球13個市場、11,800名50歲以上受訪者進行調查,揭示壽命延長與財務準備之間的差距正持續擴大,呼籲社會必須正視並因應長壽新常態。
壽命延長加劇退休挑戰 台灣準備度領先亞太
隨著人均壽命持續延長,退休準備的壓力不斷增加。若比較民眾退休儲蓄可支撐的年期與所在地平均壽命,全球42%受訪者出現超過十年的儲蓄缺口;亞太區比例顯著較低,其中以台灣與新加坡分別僅14%與15%面臨逾十年缺口。
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367萬人活到100歲2;若以百歲人生為基準,全球八成(81%)50歲以上民眾退休儲蓄短缺逾十年。亞太區中,香港與中國大陸分別也有高達82%及79%面對逾十年之退休儲蓄缺口,其次為台灣與日本各為72%。
退休儲蓄短缺逾十年者(依所在地平均壽命或百歲壽命為基準)
富達國際大中華區銷售業務負責人暨富達投信董事長李少傑表示:「儘管亞太區民眾在退休儲蓄準備相對充分,但我們觀察到,許多人仍沿用上一輩退休模式做規劃,導致壽命與財務準備出現落差。面對長壽人生,民眾宜採取新的理財思維,及早展開規劃。」
為長壽人生提前布局 台灣民眾行動積極
全球50歲以上民眾,每四人就有一人表達對退休財務感到不安或擔心儲蓄耗盡;超過三分之一尚未開始退休規劃。相較之下,亞太地區表現較積極,台灣(85%)、新加坡(81%)、香港(79%)已進行退休規劃者比例最高。
投資理財方面,全球僅18%受訪者了解如何善用投資,台灣(32%)與新加坡(35%)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探索新投資機會的意願,亞太區也相對較高,台灣(37%)與新加坡(35%)亦更為顯著。
李少傑表示:「我們樂見台灣民眾積極投入退休準備,並願意探索新的投資機會。然而,亞太區50歲以上族群對仍有高達76%偏好持有現金。隨著壽命延長,善用投資年期與多元化資產配置,並將收益再投資以發揮複利效益,有助打造更安穩的長壽人生。」
預備長壽人生的四大支柱與五大行動
報告指出,財務穩定、身體健康、情緒健康與社交連結是支撐長壽生活的四大支柱。有制定預算或評估潛在收入來源者,在上述面向更具信心,突顯充分準備不僅是長期財務安全的基礎,也是享受高品質長壽生活的關鍵。
有無進行退休規劃者對長壽人生四大支柱的信心
富達在《長壽革命:迎接新現實》報告提出五大行動策略,協助個人、企業與政策制定者有效應對長壽的人口變化:
- 及早應對財務焦慮—透過理財教育與指導,建立長期財務信心。
- 推動科技創新—運用數位平台與AI工具,搭配個人化理財建議,提升理財效率。
- 優先關注健康與照護—及早規劃健康與照護需求,支持獨立生活與維持生活品質。
- 建立公眾信任—以透明的溝通、可靠的產品與一致的架構,強化民眾對於退休制度與金融機構的信心。
- 促進整體福祉—政府與企業適時在財務、身體、情緒與社交四大面向提供支持,確保長壽生活的平衡與滿足。
李少傑總結:「長壽人生應是令人期待的旅程,而非憂慮的挑戰。調查顯示,預備長壽人生的四大支柱中又以財務穩定最為關鍵,因為有了財務安全感,才有餘裕投資身心健康、維繫人際關係,並以信心面對生活。因此,個人應及早規劃,為更長遠的生活建立穩固基礎;同時,企業與政策制定者應攜手擁抱長壽契機,協助民眾實現財務安全與生活目標,進而共同打造更富足、健康且具凝聚力的社會。」
1 富達國際《長壽革命:迎接新現實》研究報告,訪問全球13個市場、超過11,800名50歲以上民眾。調查由Opinium於2025年8月11日至9月11日進行,並由NICA進行數據分析。NICA亦於2025年8月12日至9月15日期間,在德國、新加坡及英國舉辦多場焦點小組座談,每場訪位10至12名退休者及準退休者。
2 資料來源:Pew Research Centre,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