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跳轉

    勤儉持家、勤儉致富雖然是老生常談,但謹慎消費確實是理財觀念中很重要的基礎。事實上,許多全球知名的超級富豪,在生活中仍保持著非常節儉的習慣,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故事,從他們身上學習,以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吧! 當代著名「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其富有的程度相信無需贅述,然而,他節儉的事蹟,你可能聽得不多。

    巴菲特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他將房間衣櫃的抽屜改裝成搖籃,第二個孩子出生時,他決定跟別人借嬰兒床。曾經,巴菲特在紐約與客戶洽談一宗價值六位數的交易時,特別情商當地朋友攜帶六罐百事可樂到他的酒店房間,以節省額外的客房服務費。

    巴菲特的傳記,記載了他各種節儉習慣。直到今天,他依然居住於家鄉-內布拉斯加州奧瑪哈市,一幢他在1958年以31,500美元買下的平凡房子。

    這位超級富豪為何在消費上如此節制?

    背後的原因,是巴菲特認為累積財富與花費金錢是兩碼事。

    被尊稱為「奧馬哈先知」(Oracle of Omaha)的巴菲特天生好勝,為他撰寫傳記的Alice Schroeder曾寫道:「巴菲特總執著於金錢,他渴望累積大量財富,並將之視為一個競爭遊戲。」

    與此同時,巴菲特卻曾透露自己「在物質上沒有太大慾望」。

    他生活品味簡單樸素,也曾承諾將自己99%的財富捐給慈善機構。因此,對巴菲特而言,追求財富只是一場單純的遊戲,投資是他的嗜好,而金錢就是證明他成功的一個重要指標。

    即便是再小的金額,他也了解到將這筆錢花掉而不是用作投資,背後的機會成本令人堪憂。

    巴菲特可能是繼愛因斯坦之後,證明複利效應(Compounding)威力的最佳代表。對他而言,一元不是零錢,而是可以於市場帶來數百甚至數千元收益的資源。若將這寶貴的一元花掉而不是用作投資,可能產生龐大的機會成本。

    世上還有其他以「節儉」著稱的億萬富豪,部份來自亞洲。

    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馬雲,「中國首富」是他另一個稱號,但是他的消費習慣,並沒有因為事業成功而改變。馬雲節儉的個性,可能源自他成長於一個月入只有7美元的六人家庭。

    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多年來配戴簡單的SEIKO錶,幾年前才升級CITIZEN光動能藍牙腕錶。他曾表示喜歡這款錶,是因為可以戴著游泳、打高爾夫球等,不需要小心翼翼。

    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貝佐斯(Jeff Bezos),是身家高達1,120億美元的世界首富,然而,他在2013年前一直以Honda Accord代步,他甚至稱之為「完美座駕」。

    上述幾位節儉億萬富豪有個共通點-創業家。建立和維持一家企業,需要非常有效率地控制成本,而節省成本的習慣,也成了超級富豪成功的性格特點。

    當然,這只是全球2,208位億萬富豪中,少數的著名例子,當中仍然有不少人生活極盡奢華。儘管如此,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故事學到什麼呢?

    道理1:從小額開始,把握複利效應的威力

    你可以選擇長期投資,將收益再投資,產生更多財富。即使是億萬富豪也會計較每一分錢,因為再小的金額,都能夠以幾何遞增的方式,累積成一個可觀的數目。

    道理2:節省花費

    節省花費確實不容易,但某些富豪之所以生活簡樸低調,是因為符合他們的品味,並非為儲蓄而壓抑物慾。以咖啡為例,將每天買咖啡的錢省下,長久下來也能積少成多。一杯自己沖煮,成本卻遠低於外帶的咖啡,是否也別有一番樂趣呢?

    道理3:專注於讓自己快樂的事

    你可以在節省的同時,繼續做喜歡的事情,因為用金錢換取快樂也是重要的。相反的,你應該考慮節省的,是那些不能帶來真正快樂、可有可無的消費。正如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最快樂的人不一定擁有最好的東西,他們只是懂得珍惜擁有的東西。」

    就如同巴菲特一樣,我們都可以用現有資金,賺取更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