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今年的ESG調查結果可見,分析師表達最強烈的訊息之一是:政府監管對改變企業行為別具成效。雖然投資者、消費者、受僱者和競爭對手對改變實務措施均發揮一定作用,但只有監管修訂才可推動企業改進。
撰文:Gita Bal
自我們進行ESG調查至今的三年來,金融市場經歷有史以來最不尋常和最艱難的環境。從2021年起,當大部份地區仍處於防疫封鎖狀態,且全球先後經歷歐洲戰事、供應鏈危機和通膨居高不下,我們的分析師仍持續關注所研究的範疇。儘管這些挑戰關乎企業存亡,但分析師所研究的企業在實踐ESG方面已取得實質和令人振奮的進展。
然而,今年的調查結果明確顯示,經濟衰退的威脅,已減慢企業的ESG進程,而且企業用於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所需資金嚴重不足。同時,調查結果也反映了富達分析師對如何克服這種差異的見解。
政府政策是首要元素。逾60%受訪分析師表示,監管是推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實務措施轉變的三大最重要因素之一。
圖1:監管和激勵措施是推動ESG實務措施轉變的最重要因素
問題:「在未來12個月,您認為哪些因素會推動所研究企業改變其環境實務措施?」;「在未來12個月,您認為哪些因素會推動所研究企業改變其社會實務措施?」;「在未來12個月,您認為哪些因素會推動所研究的企業改變其公司治理實務措施?」圖表顯示在各條問題中,每項因素被列為三大最重要因素之一的比率。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3年ESG分析師調查報告》。
中國政府承諾在2060年或之前實現碳中和,這股動力尤其不容忽視,突顯了「由上而下」介入的影響力。
圖2:絕大部份分析師同意政府監管有助加快進程(按地區劃分)
問題:「您認為ESG監管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企業加快淨零轉型?」備註:沒有分析師選擇「阻礙進程」選項。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3年ESG分析師調查報告》。
未來展望如何?
分析師認為有一系列的推力與拉力政策,可確保企業改善實務措施。舉例而言,專注研究歐洲工業的股票研究分析師Tristan Purcell認為,進一步加大對建築物監管,以及更快地強制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比率,是兩個最明顯且經過驗證的推動轉變方法。
永續投資團隊分析師Harriet Wildgoose指出,對農業和糧食系統(佔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三分之一1)而言,目前的激勵措施「往往不符合淨零排放和自然目標,需要在國家和地區層面進行調整,把重點轉向再生農耕技術等解決方案。」
其他產業的分析師也提供各種折衷方案,包括強制回收床墊、提供安裝熱水器折扣等。
不同地區需要制訂統一貫徹的標準,這日漸成為分析師共同關切的主題,也有分析師反覆促請業界有效地釐清並訂定碳價。我們認為碳市場定價欠缺效率:企業能夠從人為壓低價格的來源取得廉價資源,這不一定會抵銷其排放,而且不同地區之間的市場運作缺乏統一的標準。歐盟率先在清晰度方面作出規範,美國《降通膨法案》已加入更妥善的措辭,但全球各地領導著仍需發揮引領精神,營造更有成效的公平競爭環境。
圖3:碳市場使用率偏低(按地區劃分)
問題:「在您研究的企業當中,把碳市場納入淨零碳排計劃的公司百分比是多少?」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3年ESG分析師調查報告》。
綜觀富達追蹤研究的企業,目前只有約四分之一把碳市場納入淨零碳排計劃。
全盤考量
在某些情況下,最有效的監管可能簡單直接,例如要求企業檢測(並報告)相關指標。我擔任分析師時,曾經研究一家遊輪公司,不管旗下船隻的碳排放量,還是塑膠吸管使用量等看似微不足道的資料,該公司均沒有進行檢測。然而,當該公司開始追蹤碳排放表現,隨即引發其調整實務措施,並即時採取行動,減少內部產生的廢物。
與此情況相若,自從企業必須接露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來,有關企業積極降低相關數據。如今,溫室氣體排放量成為最常見與高管人員薪酬掛鈎的永續發展指標,這或許也是能發揮更強推動力的因素。類似的監管法規也堅決要求企業檢測和揭露多元共融數據,代表這同樣成為薪酬計算基礎的常用指標。
圖4:碳排放量是最常見的高管人員薪酬掛鈎指標
問題:「您研究的企業目前是否把高管人員薪酬與以下任何一項ESG議題掛鈎?」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3年ESG分析師調查報告》。
相反,對於生物多樣性等議題,監管當局要求企業遵守的標準甚少。因此,制訂可靠相關指標的進程落後,目前只有少數企業檢測其相關活動,或繼續把高管人員的薪酬和生物多樣性目標掛鈎。考慮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進展緩慢,若能對這個領域的監管稍加修訂,將可能帶來顯著的潛在收穫。
鼓勵治理參與
雖然監管法規不可或缺,但金融領域也須肩負重任。大多數分析師報告指出,投資者的治理參與和股東的行動是最有效推動企業治理轉型的方法之一,約有半數分析師認為治理參與是有助改善環境和社會實務措施的三大途徑之一。
有不少實例反映,富達的介入有助於促成具體並富含實質意義的改變,例如我們為礦業綜合企業Grupo Mexico進行治理參與,建立協作關係,推動該公司制定多項新的減排目標,包括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我們也採取其他方法,鼓勵企業實現更永續的未來,包括引入更多難以量化的無形元素,例如企業與全球競爭者制定相同標準的意願、吸引受僱者的意願、社會或客戶壓力等,這些元素都激勵企業內部作出重大改進。
然而,「由上而下」的介入極具威力。做為投資者兼消費者,固然希望世界越來越好,也會盡己所能推動上述發展,但政府才能夠促成實質的改變,並帶來最有效的成果。
1Food systems are responsible for a third of global anthropogenic GHG emissions,NatureFood,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