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富達發表的第三份ESG分析師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實現淨零碳排所需的行動,與企業目前的實踐之間存在巨大差距。
撰文:Fiona O’Neill
富達國際《2023年ESG分析師調查報告》是我們發表的第三份調查報告 — 評估企業的淨零碳排計劃是否可信。答案是:目前還不可信。主因技術仍存在缺口,企業缺乏強烈動機,且現階段用於減少碳排放的資金遠遠不足。
根據富達分析師對被研究企業方作出的評估,目前低於60%企業持續採取減碳措施,以實現聯合國協定的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此外,只有四分之一的企業將在2030年更有野心實現淨零碳排目標。
這不應影響目前已取得的進展。全球大型企業正在關注並積極響應,調查結果顯示大部份成熟跨國企業已承諾實現淨零碳排目標,其中69%歐洲企業持續分配所需資金,致力在2050年之前實現目標。
然而,調查結果反映我們所投資的大型跨國企業必須加倍努力,而且大部份推動力必須源自各國政府。
專注氣候議題的基金經理Velislava Dimitrova表示:「僅管企業所作的投資將會獲得報酬,但他們可能並不樂於在計畫前期支出。」亦提及「若我們希望在科學家所闡述的時間內全面實現目標,我們將需要政府的推動。」
圖1:大部份企業的開支不足以實現淨零碳排
問題:「您認為在您所研究的企業當中,分配足夠資本開支在下列日期或之前實現淨零碳排的比例是多少?」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3年ESG分析師調查報告》。
如圖2所示,距離2030年還有一年時間,以全球來看,分析師預期將於該日期或之前實現淨零碳排的企業比例相較去年略有下降,但在中國似乎更樂觀。
圖2:對大部份企業來說,在2030年或之前實現淨零碳排似乎難以達到
問題:「您認為在您所研究的企業當中,分配足夠資本開支在2030年或之前實現淨零碳排的比例是多少?」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3年ESG分析師調查報告》。[請注意,本圖表更正之前刊登的數據。在2022年的調查報告,一個數據錯誤導致結果被高估,例如「全球」數據誤植35%,現在已更正為25%]
在這些數字背後,仍然是一個複雜的商業和政策驅動的選擇,這些選擇在不同的行業和地區之間差異很大。
研究拉丁美洲、東歐、中東和非洲(歐非中東)礦產及大宗商品企業的股票分析師Laura Stafford表示:「在許多情況下,技術尚未成熟。」 亦提及「對於打算在2050年或之前實現淨零碳排的企業來說,他們仍然沒有清晰的路線圖,因此無法說明需要多少資金。」
公用事業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因為可再生能源帶來的大量投資機會。根據我們的分析師判斷,近五分之四的公司將會在2050年或之前實現淨零碳排目標。在能源業方面,歐洲企業逐漸轉向可再生能源,而北美洲的能源企業則存在明顯分歧。
專注於美國能源業的信貸分析師Randy Cutler表示:「我們的行業是問題的核心。有些企業將會進行轉型,然而其他企業不是無法實現目標,就是決定放棄轉型。」
經濟衰退威脅造成干擾
短期而言,目前全球疲軟的經濟狀況帶來的壓力並不會對ESG有所助益。隨著營運狀況變得更加嚴峻,管理層將面臨壓力,迫使他們更專注當下營業成果,而非長期的永續發展。
研究中國房地產業分析師Ming Gong表示:「現階段我研究的企業不是已經違約,或是處於困境中。ESG一直都不是他們的重點,未來12個月的情況也可能不會改變。」
調查報告的數據指出,企業傾向先在可行或容易的領域採取行動。他們仍在討論相對棘手或是難以衡量難的議題,例如生物多樣性或促進公正轉型的需要,但這些討論遠低於公司治理等議題。
圖3:治理及溫室氣體仍是討論的主軸
互動參與議題(全球)
問題:「在過去12個月,您認為在您所研究的企業當中曾討論哪些ESG議題?」及「在未來12個月,您預計在您所研究的企業當中將討論哪些ESG議題」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3年ESG分析師調查報告》。
部份行業現已把ESG納入考慮因素
然而,能源轉型創造的機會仍可能大於公司業務所造成的威脅,對一些行業來說,ESG議題已成為日常營運和商業策略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研究歐洲非必需消費品企業的Serhat Birbilen表示:「在建材分銷等領域,小型企業在提升ESG表現的投資遠遠不及大型企業,而在競標過程中,ESG表現越來越重要。並提及「像Travis Perkin有能力負擔ESG投資的大型企業,已經開始奪取小型公司的市佔率。因此一些市場可能被ESG領先者佔據了。」
其他指標同樣指出,圍繞ESG的企業的行為日趨成熟。我們的分析師估計,在他們每年參與的15,000次會議中,有39%涉及到ESG議題討論。
圖4:ESG已成為許多公司會議的議程之一
問題:「在過去12個月,您所研究的企業當中,公司會議涵蓋ESG議題比例是多少?」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3年ESG分析師調查報告》。
分析師亦確信可能帶來影響的範疇,投資者參與被列為影響公司治理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就社會及環境議題討論時影響力相對低。隨著我們更深度探討轉型的層面,監管和政府政策被視為推動的主要因素。政府激勵措施同樣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自由市場和消費者本身並無提供所需的動力。中國的情況尤其明顯,政府承諾在2060年或之前實現碳中和,促使企業承諾出現巨大變化。
過度修飾實際行動
隨著企業成立永續發展團隊,與高管人員舉行會議的比率已連續第三年微幅下跌1。然而,73%分析師表示,企業會對ESG議題作出回應,從我們兩年前開始進行這項調查以來,該百分比持續穩步攀升。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現階段管理層報酬與縮減目標掛鈎;調查結果亦顯示,超過60%企業在董事會上對永續發展業務進行監督。
與此同時,企業的一些行為卻令人不屑:近60%分析師估計,他們研究的企業所宣傳的ESG表現並無實際行動支持。去年,約半數分析師作出同樣的評估,反映過度宣傳ESG表現的做法可能越來越普遍。
專門研究亞太區(中國、日本及澳洲除外)的永續投資分析師Paul Milon表示:「這種言行不一的情況通常是指,企業只宣傳或強調其乾淨相關業務,但其實大部份業務仍屬於不永續類別。這種言行不一的情況是由於選擇性溝通所致。」
圖5:企業言行一致的程度
問題:「就您所研究企業宣傳的ESG表現而言,您認為企業的行為通常屬於以下哪一項?」圖表顯示分析師的百分比。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3年ESG分析師調查報告》。
一般來說,這情況在企業表現不佳的行業較為明顯。在能源行業中,83%分析師表示,他們研究的企業在宣傳表現方面略為或明顯言過其實。
權衡取捨
朝向更理想的社會和環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通常涉及權衡取捨。與化石燃料比較,使用太陽能板發電較為理想,但有些太陽能板的是壓榨勞工的產物;成熟國家的銀行宣稱提供更容易獲得融資的機會,但通常會向弱勢客戶收取過高費用。
這些問題和矛盾正在逐漸浮現,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體現轉型漸趨成熟。事實上,轉型正逐步邁向成熟階段。最初,企業只會作出模糊的承諾,這使我們無從測試。現在,我們已掌握了一些數據,使討論變得更為具體。但,魔鬼藏在細節中。正如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們需要做的遠遠不及於目前的行動。
1備註:去年的一個數據錯誤是指我們錯誤地報告此比率輕微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