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在今年的分析師調查中是最被看好的市場,因為在各已開發國家裡,只有日本經濟進入通貨再膨脹階段。
鹿島美由紀 日本投資長
Yi Hu,投資作家
富達國際 (Fidelity International) 分析師表示,日本將在 2024 年成為世界經濟亮點,他們對未來一年各產業充滿信心。
針對日本 2024 年營收和獲利成長的預期均高於其他地區。日本分析師對企業利潤率增長也最為樂觀。
勢如破竹
不論是資本支出預期、資本報酬率、股息成長、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能力,或是明年此時日本公司是否會進入景氣擴張階段等,日本都居於領先地位。
圖1:研究日本的富達分析師認為利多不斷前景可期
圖表顯示預期特定趨勢的分析師比例。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4 年 1 月。本調查於 2023 年 12 月進行。
支撐這種樂觀情緒的原因很簡單。日本經濟終於擺脫了二十多年的衰退和停滯,出現價格普遍上揚的正面跡象。雖然過去幾年通膨一直是世界多數地區最頭疼的難題,但日本對通膨可是求之不得。
醫療保健業分析師 Aki Takaesu 表示:「去年成本上漲壓縮了醫療設備製造商的獲利,但現在這些公司能夠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客戶。」她補充說,關鍵零組件的短缺也有所緩解,進一步提振這些製造商的獲利前景。
這種樂觀氛圍跟我們之前 2022 年底調查看到的高度審慎態度形成鮮明對比。舉例來說,當時近三分之一的日本分析師表示,他們所研究的公司執行長預期2023 年獲利零成長,可說是歐洲、中東和非洲/拉丁美洲以外最為悲觀的一個市場。這次的調查發現,所有日本分析師都表示,企業執行長預期盈餘將有所成長。
同樣地,上次調查中對日本營收、利潤率和資本支出的預期也明顯較低。
圖 2:日本的成本通膨將高於其他地區(這是個好消息)
圖表顯示分析師對以下問題答覆之百分比:「您預計公司成本通膨壓力在未來 12 個月內會有何變化?」 回答「無變化」的分析師數據未納入圖表。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4 年 1 月。
富達分析師預計,未來 12 個月日本的成本通膨率將高於其他地區。但他們也認為日本企業最有能力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事實上,日本是唯一一個地區所有富達在地分析師都認為企業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成本轉移。相較之下,在中國和北美,16%的分析師認為他們所研究的公司將無法轉嫁上漲的成本。
日本企業在 2023 年漲價時基本上並未遇到客戶強烈反對,其中許多公司是多年來首次調漲價格。到目前為止,日本消費者對於物價溫和上漲展現一定的容忍度,日本企業因此較有餘裕應對成本通膨。
業務增長
談到獲利,所有日本分析師均表示,公司執行長預計未來 12 個月內獲利將會成長。這比其他地區要樂觀得多:42% 的中國分析師和 24% 的歐洲分析師表示,企業管理團隊預計不會有任何獲利成長。
圖3:所有日本分析師均表示執行長預期今年獲利成長
圖表顯示對以下問題的答覆:「你所在行業的執行長是否預計未來 12 個月會有獲利成長?」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4 年 1 月
軟體和 IT 服務分析師 Noriyuki Takizawa 表示:「在日本持續缺工及雲端服務滲透率偏低的情形下,企業將加速推動IT系統現代化,推升這個行業的營收強勁成長。」Takizawa補充道,企業執行長對其行業的信心有強勁訂單作為支撐,未消化訂單持續累積——這正是景氣擴張的明顯訊號。
這種擴張訊號廣見於日本各行業:88% 的分析師預計其所在產業將於12 個月後進入擴張階段——在各地區中比例最高。以全球來說,只有 61% 的分析師預計 2024 年底會進入景氣擴張階段。
圖4:12個月後的周期階段
圖表顯示對以下問題的答覆:「12 個月後你所研究產業將處於周期的哪個階段?」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4 年 1 月
原物料分析師 Karens Muljadi 表示:「對於大宗化學品而言,乙烯廠的產能利用率在跌至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後,過去幾個月持續改善,顯示景氣已經觸底。」
此外,日本企業募資需求也最低,部分是因其滿手現金。平均而言,我們在日本的分析師認為,他們所研究的公司中只有 2% 需要在未來 12 個月內籌資,而在中國和歐洲的比例則分別為 45% 和 27%。
圖5:日本企業現金充裕,募資需求最低
圖表顯示對以下問題的答覆:「您預計有多少比例的公司需要在未來 12 個月透過股票或債券市場募資?」圖表顯示回覆的平均值。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4 年 1 月
Takaesu表示:「我負責研究的多數公司都有淨現金,也有良好的現金流。跟其最近的資本支出趨勢相比,他們並沒有計劃進行太多大型投資。」
關心政治動態
雖然有這麼多好消息,但調查結果也顯示,日本企業面臨的一項明顯風險在於地緣政治。日本的分析師對國際緊張局勢的影響比其他地區都更加悲觀。
圖6:地緣政治隱憂
圖表顯示對以下問題的答覆:「地緣政治環境對企業的策略投資計劃(資本支出和併購)有多大影響?」圖表顯示回覆的加權平均值。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4 年 1 月
Muljadi 表示:「我研究對象包括很多半導體原料製造商,中美之間的晶片衝突可能會導致他們不得不花大筆資本支出來分散生產基地。」「在最壞的情況下,他們將不得不選邊站,承擔失去其中一方營收來源的風險。」
汽車業分析師Daichi Ban表示,若美國進一步推動汽車生產本地化,或者中國在貿易衝突中限制一些電動車關鍵原料的出口,日本汽車製造商也可能面臨成本升高的問題。
不過,整體來說,日本經濟仍將受惠於通膨,而非受其拖累。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這種情況將持續到 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