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跳轉

    廢棄物處理是我們所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根據世界銀行預測,到了2050年,廢棄物成長將比人口成長速度快一倍1,而且若廢棄物問題無法妥善處理,則將對我們的生活以及地球造成重大衝擊。

    幸運的是全球有許多公司在開發新技術,將丟棄的垃圾轉化為具有價值的商品。我們可透過多種方式在整個價值鏈中投資,包含轉化廢棄物為能源的電廠、先進回收,以及顛覆性的清理與分類科技。

    針對如何善用資源,社會與經濟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必須以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式來處理廢棄物。我們相信廢棄物部門可提供各種長期成長機會,而且景氣相關波動有限。

    主要趨勢:成長、本地回流、法規與循環性

    1. 成長:廢棄物部門表現優於經濟其他區塊
      家戶、公司與政府均須找到具有成本效益的環保解決方案,才能妥善處理廢棄物。原生材料生產力與廢棄物減量至為重要2,但廢棄物部門未來最終仍須轉至循環經濟。廢棄物處理產業持續擴大並快速創新,以因應上述需求,舉例來說,就過去20年來的總附加價值而言,英國廢棄物部門大部分時間皆領先經濟的其他區塊。
    2. 本地回流:中國禁止廢棄物進口所帶來的影響
      由於環境考量日益升高,中國於2018年祭出廢棄物進口禁令,導致全球廢棄物危機。過去20年間,已開發國家出口超過七成的廢棄物至中國3,但現在需要其他解決方案,英國目前出口廢棄物至馬來西亞,美國出口至泰國、越南與馬來西亞的塑膠則是大幅增加4,然而上述東南亞國家不可能無限接收廢棄物,因此已開發市場的本地廢棄物處理亟需加強,從廢棄物出口轉向本地處理5
    3. 法規:歐洲率先處理廢棄物議題
      歐洲率先實施塑膠袋管制法規,並透過補助或減稅來鼓勵回收以及廢棄物發電。隨著新興市場持續都市化與發展,我們預期新興市場也會制定更多法規,但這需要時間,例如印度目前規定在超過5億人口的都會地區,公路必須納入再製使用的塑膠6;中國也已引進旨在對抗土壤污染的法規,這可能成為廢棄物部門的一個成長領域。
    4. 循環性:從線性轉換至循環經濟
      線性至循環經濟的轉型仍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回收品的價格下降,但處理成本卻上升。公司可透過創新來協助降低處理與清運成本,並增加在本地回收設施的投資。此外,擴大生產者責任系統可能也有助將廢棄責任向上轉移至製造商,這表示公司更有可能與客戶保持互動,以提供清運與管理服務7

    整個價值鏈中均含有機會

    由於客戶各有不同要求,廢棄物處理產業已開發出複雜的基礎建設。客戶的廢棄物處理花費取決於其廢水、總量、地點、地理狀況與當地基礎建設,因此,在整個價值鏈上可提供大眾與利基型解決方案的公司就有機會可切入。

    我們認為主要的營收來源是清運回收發電創新

    1. 清運
      廢棄物清運方式視當地法規而定,在開發程度較高的國家,廢棄物在清運之前通常會先分類為垃圾(剩餘產品)、濕的回收物(有機物與食品),以及乾的回收物(紙類、塑膠、紙箱、玻璃、鋁罐),回收此類產品的價值取決於其剩餘價值,無論是透過汽車、鐵路或海運,運送廢棄物也可帶來機會8
    2. 回收
      回收可提供多種營收來源,因為在處理過程中有許多可加值之處,不僅是再銷售而已。此外,只要做好分類,回收產品比原生材料更便宜,且生產效率更高。電子廢棄物是值得關注的領域,舊裝置與相關零組件並未大量回收,但因為裝置中含有大量的金屬與稀土,其預估可收回的價值非常高。相較於開採原生金屬的高昂費用,回收電子廢棄物可帶來龐大的機會。此外,從回收材料中獲取更多資源也可創造機會,例如目前可從回收塑膠中取得40-60%的潛在價值,但若有適當基礎建設,此比例可望大幅提高9。為達成此目標,公司必須提升規模與數量,以帶動獲利能力成長,儘管可回收的塑膠產品類型複雜。
    3. 發電
      廢棄物發電廠是另一成長領域,此類電廠透過焚化一般固體廢棄物(MSW)來發電,焚化的垃圾包括塑膠、樹葉與動物產品。根據估計,到了2025年,廢棄物發電規模將達410億美元10。廢棄物發電通常也可減少溫室氣體,對於投資人而言,我們相信此次產業可提供廢棄物領域中最有吸引力的機會之一,與傳統能源來源相較,此次產業通常報酬穩定,且生產風險較低。
    4. 創新/科技顛覆
      由於已開發市場在國內管理更多廢棄物,因此需要投資於科技,才能提高廢棄物處理的效率。舉例而言,垃圾車科技與優化清運路線有助減少排放,並可提升能源效率;機械手臂可降低垃圾車的裝載時間;自動化可與偵測垃圾量的智慧垃圾桶共同運用,以排定清運路線。隨著更多電動車上路,為其提供動力的鋰離電池也隨之增加,若無法妥善處理廢棄的鋰離電池,則可能造成安全疑慮,所以必須有更先進的清運與回收系統。

      其他科技同樣可協助減少廢棄物,例如針對單次使用的咖啡膠囊,現在廠商有提供回收交換服務,並使用科技來進行自動訂貨、送貨與清運,回收的咖啡膠囊外殼熔製後可再製為腳踏車11。 此外也有公司開發閉鎖循環商業模式的解決方案,設計的產品可部分或完全重新使用。

    隨著廢棄物處理加速,新進競爭者將顛覆市場

    由於車隊效率、回收、堆肥、厭氧消化以及法規均提升,廢棄物處理的改善已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仍有許多工作尚待進行。到了2025年,全球廢棄物市場價值預計將達到4,850億美元12

    廢棄物部門傳統上仰賴市政客戶的資金,但隨著丟棄大量廢棄物,特別是塑膠,越來越不為社會與環保所見容,再加上相關業務機會逐漸明朗化,此情況已出現變化。

    我們預期更多新進者將顛覆市場,並為投資人創造長期價值。


    1 Kaza, Silpa; Yao, Lisa C.; Bhada-Tata, Perinaz; Van Woerden, Frank. 2018. What a Waste 2.0: A Global Snapshot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to 2050. Urban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 World Bank. LINK. License: CC BY 3.0 IGO

    2 Business Green. (2019). OECD: Global resource use set to double by 2060.(線上資源)(存取日期為2019年3月8日)

    3 Hazra, S. 2019. Sustainable Plastics. London: Kepler Cheveraux.

    4 Dhiraj, A. 2018. Study: The Top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Of The World’s Plastic Waste And China Won’t Accept Plastic Trash Anymore. CEOWORLD magazine.(線上資源)(存取日期為2019年3月8日)

    5 Brooks, A., Wang, S. and Jambeck, J. (2019). The Chinese import ban and its impact on global plastic waste trade. (線上資源)(存取日期為2019年3月19日)Science Advances.

    6 Subramanian, S. 2016. Plastic roads: India’s radical plan to bury its garbage beneath the streets. The Guardian. (線上資源)(存取日期為2019年3月8日)

    7 Miller, C. 2018. The “New” Economics of Recycling. Waste360. (線上資源)(存取日期為2019年3月8日)

    8 Eisted, R., Larsen, A. and Christensen, T. 2009. Collection, transfer and transport of waste: accounting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global warming contribu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 (線上資源)(存取日期為2019年3月11日)

    9 Engel, Stuchtey and Vanthournout (2016). Managing waste in emerging markets.(線上資源)(存取日期為2019年3月8日) McKinsey & Company.

    10 www.globenewswire.com: Channell, J. and Curmi, E. 2018. Sustainable Cities. Citi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Solution.

    11 CNN

    12 Patil, A. & Kumari, P., 2019. Waste Management Market by Waste Type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and Service (Collection and Disposal): Global Opportunity Analysis and Industry Forecast, 2018 - 2025. Allied Market Research

    發掘我們的主題式投資策略和最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