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經歷疫情「先進先出」的初步復甦後,進入2022年,中國開始出現疲軟跡象,在監管尚不明朗的環境下,公司管理層信心的關鍵指標轉為負值。
重點摘要
- 公司管理層信心指標呈下降趨勢,分析師認為中國處於經濟週期的後期階段
- 相比通膨壓力,需求的疲軟被視為拖累經濟前景更重大的因素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經常是各地區中較特殊的一個國家—通常是好的方面,當然也有壞的一面。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早從危機中復甦,領先於全球,在世界大部份地區仍因抗疫封城而苦苦掙扎之際,中國的出口實現強勁成長。
如今,隨著大多數其他地區的防疫限制措施逐步放寬及疫後復甦持續展開,這些地區的信心指標呈上升趨勢,而中國的信心水準則正在下降。我們有三分之一的中國分析師報告指出,管理層對明年的投資業務信心下降。相比之下,全球平均水平為9%,只有新興歐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信心下降幅度更大。與此同時,有四分之一的中國分析師表示,他們預計管理層信心的升幅將低於大多數其他地區。
圖1:中國管理層信心低迷
中國監管機構加強對互聯網、房地產、教育和健康護理等產業的監管力度,尋求推行長期改革,但打擊短期成長和信心。房地產產業在監管打擊中首當其衝,再加上消費者對住房的需求放緩,導致過度槓桿的開發商違約,並對建築、水泥、玻璃、家具及家電等相關產業也都造成不利影響。
當被問及他們所在產業所處的經濟週期位置時,21%的中國分析師選擇了放緩階段,該比例在全球各個地區中最高,另有4%的分析師選擇「衰退」,亦是所有地區中的最高比例。以全球角度來看,僅有8%的分析師選擇放緩階段,及1%的分析師認為他們研究的公司正處於衰退階段。
考慮到整體前景,中國分析師對他們所研究的公司的整體資本報酬率前景最為悲觀,這並不令人意外。其中四分之一的分析師預測未來12個月整體資本報酬率將會下降,在各地區中位居第二。
當被問及資本報酬率疲軟的關鍵因素時,預期資本報酬率將下降的中國分析師有57%認為是因為終端需求成長的放緩,在各地區中最高,其中只有14%的分析師認為是成本上升。
然而,中國的通膨預計將比其他地區溫和,29%的中國分析師認為通膨壓力將在未來12個月得到緩解,在各地區中最高,另有36%的分析師預計變化不大。這與全球平均水平形成鮮明對比,超過三分之二的分析師預計未來12個月的通膨壓力將高於過去12個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分析師認為其通膨整體上屬結構性現象而非暫時性現象的唯一地區。一位研究中國工業企業的分析師指出,「化石燃料投資不足可能導致油價結構性上漲,」他指的是中國政府為了在2060年實現淨零碳排而採取的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措施。
儘管商業信心疲軟,但中國企業在揭露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實踐方面取得不錯的進展。例如,25%的中國分析師發現他們所研究的公司提出高品質的氣候風險揭露,而一年前該比例僅為4%。即使在排放量最高的產業,這一點也有很明顯的進展。一位研究中國原物料公司的分析師指出,「我研究的公司對ESG的興趣和努力幾乎都有所增加。」
2022年,中國可能仍然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地區,其最近採取的寬鬆政策措施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政策緊縮形成鮮明對比,帶來潛在的不同類型的投資機會。